幼儿的常规,是指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又逐步加深的过程。要想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的一日行为,并使其形成规范,是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引导和建立。
度过这一学期我们班的孩子就要升入小学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老师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现状采取了一些适合本班幼儿的管理方法:
一、今天我值日——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在值日生开展之前,我们老师会先讲解值日生的工作有哪些,比如:帮助小朋友摆水杯、整理毛巾、整
理图书、摆椅子、整理衣物、发餐具等都是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这些事情是为帮助老师监督小朋友谁
做得最好,同时也是帮助能力弱的小朋友。让孩子们有一种成就感,慢慢的孩子们的责任感也就形成了。
二、物质奖励——增强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
我们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一个小班规:如:准时入园;见到老师、小朋友有礼貌的问好;教室、走廊内轻言轻语、轻走慢行等等,然后结合幼儿感兴趣的、喜欢的物品作为奖励品,只要幼儿做到一点老师就及时给予肯定并奖励,激励幼儿自我约束。
三、教会幼儿执行规则的方法
不能只为幼儿立规矩,而不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只有幼儿会做,才能按规则去做,比如: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认真听讲,怎么做才是认真听讲,首先告诉幼儿眼睛要看着老师,耳朵听老师在说什么,然后用聪明的大脑想问题,举手回答。幼儿眼睛不看着老师就会出现走神的现象。所以我们要教会幼儿方法。
四、三位老师对幼儿管理统一
规则制定好后,三位老师要管理统一,也可以灵活运用管理方法,但无论哪个环节对于幼儿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幼儿的常规,是一个班集体形象的展现,也是带班老师班级管理水平的体现。我想,只要有爱心,拥有恒心,一个班集体一定会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
评论